知名度就是人气的一种重要衡量指标,酒香也怕巷子深,人气高低成为了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利器,所以尽管知名度高低不等于受欢迎程度的高低,但只有获得知名度才有可能进入受欢迎者的序列,尽管这种知名度伴随着的是争议和质疑,喜欢你的人和讨厌你的人一样多也是一种成功。
但是知名度不完全等同于受欢迎。耶鲁大学“人气心理学”老师米奇·普林斯顿有一本书专门讨论了受欢迎的逻辑。“欢迎度的类型不只一种,我们大多数人对此有认知误区,故而一直在追求非理性的欢迎度。孩童时期,我们努力让自己变得可爱,因为这样能让我们感到快乐,收获更多的朋友。然而,到了青春期,一种新模式的欢迎度愈加凸显,它更加强调了地位、权势和身份,甚至在社交平台上被点赞的数量,让人们沉溺其中,无法自拔。”[1]
受欢迎有两个维度的区别,分别是被接纳与有争议。“被接纳”的是完全的受欢迎,“有争议”是一边被欢迎、一边被讨厌的富有争议的欢迎。第一种它描述的是一个人被喜爱、被接纳的程度,驱动因素是爱;第二种欢迎度背后体现的是身份地位,驱动因素是权力。
富有争议的欢迎度来自于权力和地位,这是外在目标(比如权利、地位、名誉)驱动下的成功,也是一种满足。外在目标来自他人对自己的认可、羡慕甚至妒忌,太过与迷恋身份地位及其所有标志,这种方式获得的受欢迎是不持久的。
心理学的研究发现,名声和地位让人上瘾,难以割舍。之后会逐渐意识到大家不是在崇拜自己,而是在崇拜一个符号。有人说,无论自己做了什么,都会有数百万人喜欢自己,他们根本不在乎自己真实的模样,而是自己的工作或者名气,自己像是一个橱窗里展示的玩具。再之后,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感到过孤独与抑郁。随着他们名气越来越大,以前的朋友感到自卑,慢慢疏远他们。他们虽然时刻受到关注与追捧,却感到孤独。最后,他们当中很多人会转而投身到另外的东西上,可能是慈善事业,或者是一些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业。这些另外的东西未必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名声,但是会让他们感到真实。在真实的人际关系中,感受关系,接纳与陪伴。[2]
被接纳的欢迎度来自于内在目标的满足,比如追求健康、快乐、幸福、自由等内在目标不需要通过外在的事物,通过内在本身就可以让我们得到满足、更长寿,也更容易获得inner peace。富有争议的欢迎只能持续一时,而且很可能会对人造成伤害,但被接纳的欢迎可以成为一个人持续不断的滋养。通过拥有的权利地位的方式使自己感到幸福,但是要追求幸福,我们应该更多的去追求的是内在目标,追求的是被人接纳。
人的情绪与能量循环在两个维度上体现:受欢迎的人,就更容易收到来自周围人的善意,他们就更容易充满正能量,大家也会更多地与他们互动,进一步形成正向的交互作用范式。一个不受欢迎的人也会进入一个负面的循环,被塑造出负面的交互行为范式。结果是受欢迎的越来越受欢迎,不受欢迎的越来越不受欢迎。
为了我们的幸福,更应该追求的是以爱为驱动因素的被接纳的欢迎。我们先要搞清楚内心深处渴望的是什么,意识到自己有选择之后,我们就可以主动地推动欢迎的循环,从自身改变开始,让它朝着正向转动。